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日新月异新陵城

    信息发布者:sunsonghzy
    2017-02-16 22:26:36   转载

    6年前,1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三分之二以上是平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施老化、道路狭窄、卫生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如今,步入城区,随处可见一条条街道宽阔干净、一处处绿地绿意盎然、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园区高端配套……

      城市面貌是城市对外的名片,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城市不仅能带给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还能集聚商气人气、提升城市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京沪高铁开通,我区以其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成为沿线的投资开发热土;去年,正式撤县设区,结束了县级行政体制,成为德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更多地承担德州市主城区的产业、功能分工;今年,德州市成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城市,我区将配合主城区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科技转化……机遇也伴随挑战,面对扑面而来的多重叠加机遇,如何正确把握?靠什么展示魅力、提升吸引力?区委、区政府决策明确:从城建入手,扩张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管理,让城市在一步步蜕变中成为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投资者倾心”的现代化魅力新城。现在,日新月异,极具文化内涵、功能完善的一幅陵城新画卷正徐徐向世人展开。

      绘蓝图拓空间

      城市展现新容颜

      近日,德龙烟铁路德大段陵城站通过初验收,具备通车条件。该线在我区站点为客货两用,正式开通后,临近村庄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从陵城区到烟台的乘车时间也有望缩短至4.5小时以内。尤其货运开通后,开往的都是沿海、港口,还会带动周边物流经济发展。同时,我区以德龙烟车站场为区域规划的南部片区,实施了站前广场、站前街、政府路南延等工程,搭建起城市南部片区发展框架,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生产要素的强力磁场以及对外新名片。

      规划是生产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划。我区城建工作规划先行,围绕建设“碧河双环翠、古韵新唐城”的目标,编制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城市总体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产业布局规划”。中心城区重点抓好老城改造;在城乡结合部重点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在乡镇和农村层面重点抓好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全区城镇化率,绘就了一幅城市长远发展蓝图。

      我区自2012年开始,按照“规划一次定型、集中连片开发、引进外商参与、依法征收拆迁”的路子,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推进老城改造,截至目前,颜真卿公园、东方朔公园等四个片区共新建住宅及商用楼300多万平方米,可满足2万户群众居住与改善性需求,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切实改善。同时,我区还投资35亿元,实施了22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纵横交错、功能完备的城市道路网络。城区现有道路36条,道路总长156.8公里,道路面积264.8万平方米。园林绿化全面提升。形成了以公园绿地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点缀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52公顷,绿地面积386.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0%,人均绿地面积18.1平方米,城市亮化、净化、美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显著提升。“东方朔公园、颜真卿公园”两个主题公园交相辉映,“鬲津河、颜城河”两条绿色水廊相互衬托,满足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需求,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

      另外,借力老城改造,我区着力发展城市综合商贸经济,加快新东方商业广场建设,启动美嘉居五金建材、黑马农贸市场一二期建设,规划建设农机、车辆维修、运输等便民服务专业市场,补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一短板。“4+2产业园区”、“一岛一区”、南部片区是承载城市发展的产业发展平台,也将陵城发展空间从原来的40平方公里一举拓展到100平方公里,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马颊河生态岛借势德陵一体化和高铁新区建设,立足优越的区位和优良的生态优势,以打造德州生态文化高地和京沪高铁沿线的旅游明珠为目标,已初具形态。项目东区以打造招商引资的“核心区”、重大项目的“集聚区”和全市十大产业的“承载区”为目标,配套全、容量大、起点高,成为新的城市发展活力带,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在乡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区3.2万名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同步建设农村产业园区25个,吸纳劳动力3万余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6%。

      实施安居工程

      打造民生城建

      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几年来,我区围绕为民、利民、富民、安民这一宗旨开展城市建设,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大事来办,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治理、小型便民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

      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首先要“拆”,而拆迁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难”,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和谐搬迁,造福一片,稳定一方”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坚持不与民争利,坚持一个政策、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保证了征收搬迁的公正、合理、合法。同时,拿出最好的地段规划安置楼;制定最好的方案设计安置楼;确保最好的质量建设安置楼,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几年来,我区先后实施了颜真卿公园片区、东方朔公园片区改造工程,拆迁面积90万平方米,改造5.5平方公里,占整个老城面积的45.8%。 2014年底,实现600多户居民回迁安置。

      为解决城区“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我区没有忘记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自2011年开始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共建设经适房760套,廉租房235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率连续3年全市排名第一。在公租房建设上,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其中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和鼓励企业代建方式建设公租房,2011年至2014年共建设公租房1596套,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居民、外来人口进城入镇居住需求,为城市发展做好了保障。

      基础设施配套

      城市更加宜居

      近日,华阳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三期管网基本完成,具备供热条件,今年供暖季全区将有12个小区,21个单位及附属家属楼实现集中供暖。

      2013年以前,我区居民冬季取暖主要有三种方式,平房区居民靠烧煤,一些楼房小区靠抽取地下1000多米深的地热水直接供暖,还有一些则是靠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的小锅炉供暖。这种落后的供暖方式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而且供暖效果差。 2013年,我区和北京华阳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PPP模式就城区集中供热进行合作。项目总投资3.28亿元,总供热面积为400万平方米,目前,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累计达180万平方米。

      供热项目还带来良好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城区已经取缔小锅炉12台,关闭地热井20多眼。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0吨、氮氧化物8吨,减少地下热水抽取260万吨。此外,由于供暖质量提升,老百姓也获益。完成了集中供热改造的世纪家园小区居民王秀云说,改造前靠地热水供暖效果很不稳定,现在温度基本能保证在22摄氏度左右。

      在民生为本的前题下,我区倾力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重点解决城市建设“重外延、轻内涵;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加快实施城市地下管线、燃气、供热、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大建设需要大投入,对于尚属经济欠发达县区的陵城区来说,如果单靠政府为主的投资方式,可谓财匮力绌。然而,老百姓的需求不能等,民生事业不能拖。

      我区一方面放开市场筹资。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有偿使用,鼓励和引导个体民营资本等投入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盘活,不断夯实融资平台,打破资金瓶颈。几年来,我区也通过实践证明,用社会资本办民生事,是利好政府、企业、民生的良策。城区集中供暖就是成功实例。

      在一系列利好良策的驱动下,我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除集中供暖外,供气方面实施了城市天然气进万家工程,2013年实现供气量2755万立方米,受益群众3.5万户;供水方面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丁东水库为水源的西北线、中线、东线三条供水“主动脉”,城区饮水安全工程总覆盖率达100%;供电方面实施了城区配网自动化线路改造工程,城区10kV线路已全部更换为大线径绝缘导线,提高了线路过载能力,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建设垃圾转运站1处,日处理垃圾能力300吨。采用BOT、TOT方式建设了2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地下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大城管理念

      推动城乡改貌“加速度”

      “现在小区的路宽了,路边新栽植了花草树木,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各个角落,楼道里的卫生有专人打扫,乱停乱放的车辆也有人管理了,横七竖八乱搭的电线看不见了,心里甭提多舒坦了。 ”近日,家住威灵小区的王大爷满意地说。

      建于1992年的威灵小区,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小区环境脏乱差,道路、院墙、排水等公共设施损坏严重,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随处可见,是我区典型的“三无小区”。今年,我区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小区进行了彻底治理,摘除了“三无小区”的帽子,居民满意度高。威灵小区也成为城市管理规范的一个缩影。

      城市管理决定城市品质,更是城市的名片。几年来,我区在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放松城市管理这个软件。在城市管理上,树立大城管理念,自2013年起,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城市区域划分为10个大网格,内含39个小网格,以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为主体,每个小网格由一名执法队员全权负责,实行网格定人、岗位定责,实现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城市内河水环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便民市场和小区管理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实行98个区直部门真情帮扶城中村改造,13名区领导包联城区主干街道集中治脏,8个综合执法组联合执法集中治乱机制;结合“四德工程”建设,以“乡村文明行动”为重点,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教育引导城市居民、农村群众改善生活习惯、维护卫生环境,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朝气蓬勃的新陵城。

      如今,陵城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区主要街道上垃圾随处可见、野广告乱贴的现象没有了,市容更整洁了;违章搭建、门前占道的现象不见了,市民出行更方便了;马路市场解体了,市民购物更方便了,清新宜居的城市让群众喜上眉梢。乡村一步一景,村村整洁干净,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形象展现眼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